面向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面向服务的运维体系

泛在连接、弹性配置、持续服务

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访工信部部长肖亚庆

文章来源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迈好第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意义重大。新的一年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如何?产业链供应链怎样补短板锻长板?如何激发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活力?《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




记者:工信部将有哪些具体举措,确保“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工业经济“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肖亚庆:综合分析2021年我国工业发展形势,既有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挑战,总体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眼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全局,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增强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自主可控能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一是科学制定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系列规划,突出抓好制造业总体发展规划,以及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规划,力争早发布、早实施。

二是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强化创新驱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着力稳定和优化产业链供应链。

三是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发展等重点工程和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进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四是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实施消费品“三品”战略,支持超高清视频、新型显示、冰雪装备等研发和应用升级,启动新一轮汽车下乡活动,扩大信息消费和智能家电、智能终端等新型消费,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

五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狠抓惠企政策落实,加强政策实施效果跟踪评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



记者: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状如何?在工业基础上存在哪些短板,怎样补短板锻长板?

肖亚庆: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和配套优势明显,产业链供应链有较强韧性,但仍存在基础不牢、水平不高的问题,一些基础产品和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关键环节存在“卡脖子”风险,高端通用芯片、机器人高精度减速器等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些是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要啃下来的“硬骨头”。

下一步,工信部将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补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产业薄弱环节,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工程化攻关。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支持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大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是锻长板。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新兴产业链,聚焦产业优势领域深耕细作,培育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强企业。落实好各项惠企稳企政策,推动优化市场环境,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能力,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面对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2021年工信部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肖亚庆: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一度受到严重冲击。我国果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好税费和欠款“减法”、信贷和服务“加法”,全力助企纾困。比如,加大国有企业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清偿力度,2020年1月至11月,全国累计清偿拖欠账款1841亿元。实施对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等政策,惠及310多万户企业。在政策推动下,中小企业加快恢复发展。
2021年,工信部将围绕“政策、环境、服务”三个领域,聚焦“融资、权益保护”两个重点,紧盯“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提升”一个目标,着力构建中小企业“321”工作体系。
具体包括,狠抓政策落实以及环境和服务优化。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健全中小企业志愿服务体系,深入培育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加强融资服务和权益保护。加强政银企对接,深化产融合作,研究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加强对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政策引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防范新增拖欠。
实施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通过3年至5年时间,遴选公告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带动孵化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实施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专项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合作,加快形成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融通创新产业生态。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黄鑫



文章源地址:http://www.aii-alliance.org/gc_cygc/20210111/4517.html 依云工业互联网平台